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言情中文网 www.yanqingzw.com,我创业的那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    酒过三巡,菜过五味,虽然已到了十一点,但是众人的兴致依然很高。谈论起公司成立一周年的庆典,大家也都兴致勃勃,每个人都纷纷的抢着发表自己的见解。

    看大家的谈论渐渐的平缓下来,萧剑说道:“各位,关于公司的今后,你们有什么想法吗”?

    众人面面相觑,一时没反应过是什么意思。看到大家的反应,萧剑想了一会,说:“大家都是上过大学,有一定知识的人。那么我请问大家一个问题,你们谁能告诉我,我们文化的根是什么?”

    大家更加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,不知道萧剑到底是什么意思。于是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杨娇娇。杨娇娇和大家一样,也是不知所以。但看到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她,她只得扭过头,看着旁边的萧剑,“切,这有什么呀,不就是以人为本,知行合一吗”。

    萧剑不置可否,既没说对也没说错,而是自顾自的说道:“自《诗经》、《礼经》、《孝经》等儒家经典,到《菜根谭》、《围炉夜话》等道德巨制,再到《三字经》、《弟子规》、《朱子家训》、《曾国藩家书》等圣训遗篇,华夏先人以德配天,修内而安外。“立德、立功、立言”,匡时正俗;“为天地立心、为生民立命、为往圣继绝学、为万世开太平”,济世弘道;“文死谏,武死战”,是祖先们垂范不易的道德纲纪。古人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追求“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,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”,“古人诚不我欺”,可我们在看看现在,古今之异,宁不自扪耶?

    记得不论是在书籍上,还是影视剧里,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,我们经常容易看到“耕读传家”这样四个字。耕是什么?是耕地的“耕”,读呢?是读书的“读”。“耕读传家”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,深入民心。耕田可以事稼穑,丰五谷,养家糊口,以立性命。读书可以知诗书,达礼义,修身养性,以立高德。所以呢,“耕读传家”既学做人,又学谋生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里所说的“读”,当然是指读圣贤书,为的可不是做官,而是学“礼义廉耻”等做人的道理。因为在古人看来,做人第一,道德至上。

    在耕作之余,或念《四书》,或读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,或者听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。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,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。说了这么多,我萧剑并不是想要封建复辟,我也没有这个想法和能力。我说的只是我骨子里对耕读传家文化的认知态度。

    从耕来看,民宅中的文化基本消失殆尽,大多民宅就是讲究高度,连实用性都谈不上,没有空间美和造型美。只要能把楼盖起来,家里女儿在外面干什么都不会觉得羞耻,甚至可以为娼为妓。

    从读来看,读书也是为了挣钱。也为了升官,升官为了什么?也是

    为了钱!开口钱闭口钱。文化人也不是为了文化,都成了专家,满口胡说八道,只要给钱。文化成了钱的附庸!

    最近几年,我们都在强调文化自信。但是近百年来,我们对于自己文化的自信实际上是有所丢失的。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要对文化有所了解。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意义,要想建立起文化的自信就很困难。中国文化历来都是一个多元的、包容的文化,在形成自己主体的根基上,吸取其他文化有益的部分来发展自己。简单来讲,中国文化跟世界其他文化的最大区别,就是中国文化是以向内为主的,而其他文化是以向外为主的。中国文化注重于人自身。人既是万物的一员,又与其他万物很不相同,是最特殊的一员。其他万物在自然中生存,它的一切行为举止都是被规定了的,没有多少主体性、主动性可言。唯有人在万物之间具有相当强的主体性和主动性。中国文化常讲“人为贵,社稷次之,君为轻”,“贵”就是贵重、重要。中国人常把天、地、人三者并称。天地是万物的根源,天生地养,把人放在天地之中来认识。

    对于文化的重视一直到民国,这种势头都没有衰落。民国时期曾经任命许多没有政治经历和政治背景的人为官员,还是大大的官。例如郭沫若刚回国就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,直接成军人了,级别还相当高。徐悲鸿也被任命为三... -->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